- 北京證券交易所
- 科創(chuàng)板
- 創(chuàng)業(yè)板專欄
- 私募基金
- 融資融券
- 基礎設施REITs
- 全面注冊制
- 國辦投保《意見》專題
- 自助開戶業(yè)務辦理協(xié)議
- 投資者教育網站
- 投資者保護與宣傳
- 新股投資
- 自助開戶三方存管簽約指引
- 內控治理活動
- 積極回報投資者主題宣傳
- 反洗錢
- 投行業(yè)務專項治理活動
- 打非宣傳活動專欄
- 法律法規(guī)
- 基本知識
- 投資分析
- 股指期貨
- 公平在身邊專項活動
- 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 風險教育
- 投資者適當性
- 相關股東減持新規(guī)
- 股票期權
- 證券賬戶整合
- 深港通
- 滬港通
- 滬倫通
- 廉潔從業(yè)
- B股專欄
- 三板市場
- 業(yè)務指南
- 3.15投資者教育動態(tài)
- 第三方存管
- 收費標準
- 維權熱線
- IPO申購備案指引
什么是紅籌股?
紅籌股這一概念誕生于99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有時被稱為紅色中國,相應地,香港和國際投資者把在境外注冊、在香港上中的那些帶有中國大陸概念的股票稱為紅籌股。 具體如何定義紅籌股,尚存在著一些爭議。主要的觀點有兩種。一種認為,應該按照業(yè)務范圍來區(qū)分。如果某個上市公司的主要業(yè)務在中國大陸,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來自該業(yè)務,那么,這家在中國境外注冊,在香港匕市的股票就是紅籌股,國際信息公司彭博資訊所編的紅籌股指數就是按照這一標準來遴選的。另種觀點認為,應該按照權益多寡來劃分。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的大部分直接來自中國大陸,或具有大陸背景,也就是為中資所控股,那么,這家在中國境外注冊、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才屬于紅籌股之列,1997年4月,恒生指數服務公司著手編制恒生紅籌股指數時,就是按這一標準來劃定紅籌股的。通常,這兩類公司的股票都被投資者視為紅籌股。 早期的紅籌股,主要是一些中資公司收購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近年來出現(xiàn)的紅籌股,主要是內地一些省市將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組并在香港上市后形成的,如“上海實業(yè)”、“北京控股”等。紅籌股已經成了除日股、N股外。內地企業(yè)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籌資的一條重要渠道。紅籌股的興起和發(fā)展,對香港股市也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從1993年于1997年6月底,紅籌股公司通過首次發(fā)行及增資配股籌集的資金為115.5億美元,1997年1至6月。香港股票市場的總籌資額約為1433億港元,其中,紅籌股占了23.8%。